肝脏是药物暴露的关键器官,对药物的代谢和毒性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原代肝细胞(Primary Hepatocytes)保持了完整的细胞特性及生理水平的酶和辅助因子,包括膜结合酶(如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)和胞质酯酶,能够涵盖肝脏中的所有代谢途径。因此,原代肝细胞被广泛认为是构建体外肝脏模型的金标准,受到药物相互作用、药物代谢和药物毒性研究者的青睐。本文将概述基于原代肝细胞的二维(2D)和三维(3D)培养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。
一、原代肝细胞分离
常用的两步胶原酶灌注法用于原代肝细胞的分离,较小动物的肝脏可通过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灌注,而较大动物则通过肝叶或肝节段进行灌注。成功分离肝细胞的关键因素包括:使用无细胞毒性的胶原酶、合理的消化时机,以及保持良好的肝脏状态,防止缺血性损伤。原代肝细胞的标准要求包括实验开始时活率达到80%,整个实验过程中活率下降小于20%,以及具有良好的代谢功能。
二、原代肝细胞2D培养
悬浮肝细胞模型包含完整的药物代谢酶和辅助因子,适合于不同代谢清除路径的研究。然而,悬浮肝细胞的活力及酶活性随着孵育时间的增加而降低,限制在4小时以内。传统的悬浮肝细胞模型在慢代谢化合物的检测上存在局限性,因此可以采用接力方法以延长孵育时间。贴壁肝细胞的2D培养尽管展现出良好的细胞形态,但却可能因细胞极性变化及缺乏辅助细胞而影响其功能。
应用实例
原代肝细胞2D培养在药物-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。在评估肝毒性时,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(如液泡和脂滴的聚集)及检测肝细胞坏死和凋亡,对药物的毒性反应提供了指导。
三、原代肝细胞3D培养
使用超低粘附培养等技术可形成球状体(Spheroid)模型,使原代肝细胞聚集成团。该模型的优点在于所需细胞量较少,且CYP酶活性在较长时间内几乎不变。尽管如此,球状体模型仍未能完全模拟肝脏的复杂结构。
四、原代肝细胞共培养模型
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细胞在2D或3D环境中共培养,可以增强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。共培养系统可以用于慢代谢化合物的研究及药物性肝损伤的评估。特别是,IPHASE研发的人原代肝细胞共培养系统能够有效保持药物代谢酶活性。
总之,作为药物体外非临床研究的领导者,俄罗斯专享会294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原代肝细胞培养解决方案。我们的服务从细胞分离到提供适合不同应用的培养基,确保为客户提供有效的药物研发支持。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及服务感兴趣,请联系我们,咨询热线400-127-6686。
此外,我们还为使用本公司产品发表的论文提供奖励,详情请咨询我们的工作人员。感谢您选择俄罗斯专享会294作为您的合作伙伴!